






功效及临床应用 | 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结果 | 资料来源 |
保肝、利胆、溶石,治疗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其他肝胆疾病 | 熊胆粉有治疗和预防肝脂肪变性的作用。熊胆粉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对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型结石有溶石作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顽固型黄疸有明显疗效,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疗效显著。 |
熊胆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30卷第3期) 熊胆粉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中国药物评价2014年第31卷第3期) 熊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海峡药学2002年第14卷第1期) 熊胆药用特殊价值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医药信息,2020年1月第37卷第1期 熊胆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23年23期 熊胆粉对营养性肥胖大鼠体态指标及摄食量的影响,中兽医学杂志,2006年第1期 熊胆粉的药理作用与新剂型研究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4月第36卷第7期 熊胆粉制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天津中医药,2015年10月第32卷第10期 中药熊胆功效演进及成分研究概述,中国中药杂志,2022年9月第47卷第18期 |
降血脂、降血糖,治疗冠心病、心绞等心脑血管疾病, | 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抗炎、抗凋亡和抗氧化应激等药理作用,还具有降低血脂的药理作用,可用于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等中医证候。临床上常与其他中药材配伍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中风等疾病的治疗。精制熊胆粉,能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栓性缺血脑组织病变程度,对脑梗死时血小板的活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值,无论单独使用或与胰岛素合用治疗糖尿病均有效。 | |
抗肿瘤、抗癌 | 熊胆粉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HepG2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熊胆粉可能在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前提下,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联合用药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发挥抗炎进而抗肿瘤转移作用。 | |
减肥、抗疲劳、抗衰老 | 降低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通过抑制肌肉过度的收缩,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来达到延缓疲劳产生的目的。熊胆粉能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增加胸腺指数,改善肠绒毛形态,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熊胆粉可明显减少肌肉中的脂肪含量,且不影响肌肉中的水分含量。熊胆粉既能减轻体重又不影响食欲并具有多重保健功能,实属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减肥保健品。 | |
抗炎、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 熊胆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6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柯萨奇B族病4型(CoxB4)和副流感病毒I型(HVJ)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流感性肺炎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流感致死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
眼科疾病 | 熊胆粉具有消炎、抑菌、镇痛的作用,能够清肝明目退翳,古籍中大量记载其在眼科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烧伤、角膜翳以及老年干眼症等均有良好疗效 | |
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肛肠疾病、皮肤病 | 熊胆粉具有抑菌、抗炎的药理作用,其制剂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肛肠疾病、皮肤病等炎性疾病。 | |
清热解毒、镇咳祛痰、镇痛 | 熊胆性味苦寒,具有镇静、止咳、抗惊厥、软坚散结的作用。熊胆粉能显著降低体温升高,对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熊胆粉能增加酚红排泌量,发挥镇咳祛痰作用,作用强度与给药剂量呈正性相关。 | |
防醉、解酒 | 熊胆粉具有显著的防醉、解酒功效,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减少脂质堆积及显著提高肝脏中ADH和ALDH的活性、促进酒精代谢有关。 | 熊胆粉解酒防醉作用及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3年3月第38卷第3期 |